温控开关,热保护器,温度开关行业混乱 生产企业摇摇欲坠
温控开关,热保护器,温控开关行业混乱 生产企业摇摇欲坠 |
2010年温控器、温控开关行业举步艰难,回望2008年新闻已现苗头,现有温控器企业如春笋般的涌现,质量参差不齐,温控开关行业混乱,不但使用工厂选择艰难,也令温控器生产企业摇摇欲坠。
机械式 温控器、温控开关,温度开关具备供货价格低、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可靠性强等特点,被配装在众多家电产品上。中国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全球家电生产基地,应用广泛的机械式温控器应该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然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数温控器、温控开关生产企业却表示“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技术研发难有进展、原材料价格上涨、整机企业压低采购价格……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机械式温控器、温控开关生产企业,面对压力,外资品牌和国内品牌两大阵营,各自做着抉择。 2008年,一定要涨价! “比起2007年下半年,现在的情况要好一些,毕竟原材料的供货价格已经是在‘高位盘整’了。”谈到让整个家电业“头疼”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佛山**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收的语气显得很无奈,“2007年,原材料特别是铜价的爆涨,让采购成本直线上升,但我们还得硬着头皮执行一些已经签约的订单,到了年底,许多这样的订单都是在赔本的情况下完成的。” 据了解,按照工作原理,机械式温控器、温控开关可分为压力式、双金属片式、毛细管式三大类,其中,压力式主要应用于制冷用家电产品,如冰箱、冷柜、空调等;双金属片式又可分为突跳式和纽扣式两种,主要应用于电热水壶、咖啡壶、电熨斗等小家电以及电机、压缩机等产品的配套;而毛细管式温控器、温控开关也被分为体涨式和液涨式两类,通常配套于电油炸锅、电烤箱、微波炉、洗碗机、电热水器等体积稍大一些的制热用家用电器。由于生产各类温控器耗材不等,压力式和毛细管式两大类机械式温控器、温控开关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较大,而同属于双金属片式温控器的突跳式和纽扣式则由于自身体积比较小,材料耗费少,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不那么明显。 “压力式温控器将向上有5%~10%的价格调整,目前我们正在对客户进行说服工作。”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3、4月间我们的产品要涨价15%~18%。温控器厂的杨小姐坦率地说。东莞*企业也表示:“正在考虑提高出货价格,增长幅度大概在5%~10%之间。”接受采访的国内温控器品牌不约而同地声称要涨价。但整机厂也都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特别是一些集中度不高、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的家电产品领域,身在其中的企业命悬一线,拼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于是,有关温控器供货价格的谈判变得十分艰辛,温控器、温控开关企业遭遇客户流失在所难免。“必须对客户进行取舍,对没有利润空间的订单,我们选择放弃。”相比之下,一些国内小品牌似乎不具备太多讲价的资本,表现得更为被动,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客户还在跟我们谈压低采购价格,真是没有办法,我们只有拼命加大产量,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温控器产品平均成本,挺过这一阵子再做打算。” 凭综合实力博弈与此同时,森萨塔、艾默生、*.G.*.等外资品牌表现得十分平静,他们依靠品牌、技术优势,加之产品线丰富,又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架势。温控器在*G.*.总体业务中占到10%~12%的份额,曾是*.G.*.在中国市场上打品牌时期的“重头戏”。但是,随着*.G.*.在华业务的不断发展,温控器、温控开关已经不再被视为重要项目,特别是在竞争环境恶化的背景下,这种附加值低的产品在E.G.O.眼中已经成了“过气明星”。***电子器件(上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邵天瑜向记者透露:“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式温控器、温控开关业务已经很难继续保证每年10%左右的增长了,一旦这一产品的市场表现低于*.G.*.的期望值,如果有必要,*.G.*.将会为了确保利润率收缩这部分业务,减少温控器、温控开关的生产量。”据了解,除了温控器产品外,*.G.*.目前已经将经营重心放在家用电器加热、控制领域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配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上。很显然,*.G.*.并不想在机械式温控器、温控开关产品上与竞争对手做更多纠缠。该企业负责人明确表态:“近期*.G.*.不准备在温控器产品上投入更多精力。” 同为外资品牌的*默生、英*斯在国内温控器市场份额的争夺战中表现也不十分活跃,更多的是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默生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整机企业采购配件产品时只看价格,我们的品牌优势得不到发挥,而在北美市场,我们的产品销路非常好。”S**IX除了给整机企业提供温控器外,S**IX还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据了解,选用S**IX产品的多为电热水壶、电咖啡壶小家电生产企业。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面对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许多企业都在加紧调整,以寻求新的突破口。 “森*塔涉足的产品领域非常广,通过参与各个领域的竞争积累经验,全面提高森*塔旗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森*塔注意到空调压缩机用保护器有内置化的趋势,他进一步介绍说,“这种内置式保护器具有反应灵敏、控温更精准的优点,虽然价格是原来外置式保护器的两倍,但性能更好、更灵敏准确,空调厂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选用内置式保护器。” “广东企业一些小企业正在尽力拿到一些出口订单,我们具备比小品牌更优的产品质量,又能做到外资品牌做不到的供货价格,这是我们的优势,要尽量发挥这个优势,目前我们海外市场的拓展速度很快,但是出口退税的下调又让我们损失掉一部分利润。”在向记者介绍广东某企业负责人应对困难的措施时,说,“新劳动法出台,企业人员成本也有提高,为此,我们正在推进生产自动化方案,但这需要很大投入,而且见效慢,对于企业来说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目前广东某个企业单个企业的年产能力为压力式温控器2500万个、突跳式温控器4000万个、电机保护器1500万个,2008年计划完成的目标是各类产品出货量比2007年有所提升。此外,该初步完成了使用替代材料生产机械式温控器技术的开发,已经通过了部分整机采购部门的测试,开始供货。该负责人则表示:“机械式温控器市场需求量还是很大的,我们现在首先是要把规模做上去。”据了解,广东一些企业主要为国内整机品牌供货,合作关系一直保持稳定。 难道只有尴尬对白? “如果说中国家电产业无法再攀上一个新的台阶,那么国内配件供应商应该负很大一部分责任,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技术创新以及为整机制造服务的理念,都无法与国外的一些大配件供应商相比。”一位家电整机企业采购部门负责人曾经这样向记者抱怨。而作为家电产品的重要配件,温控器常年延续照单供货的“习俗”,除了按照整机设计需求对控温范围、安装尺寸、电流量等进行简单调整,多数温控器生产企业很少对产品进行更多改进。在整理此次采访记录时,记者发现了一些只言片语,从整机厂、温控器双方的抱怨,多少可以看出供需双方确实存在沟通问题。 “小品牌质量不可靠,上些规模的国内温控器生产企业又开始忙着为外资整机厂供货,我们采购温控器也很犯愁。” “整机厂又想得到好产品同时又在压低价格,我们无法承受,只好停止供货。” 采购方要的是物美价廉,供货方则抱着“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而对于技术革新乏力,机械式温控器生产企业认为采购方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整机厂在采购时很少与我们做技术交流,或许为了避免竞争对手刺探技术信息,有时甚至会极力回避一些技术细节问题。” “我们是配件供应商,无法得到温控器、温控开关匹配整机最终使用效果的信息,整机厂有义务将此类信息反馈回来。” “过低的购买价格剥夺了温控器生产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所需的费用。” “感觉整机厂对温控器质量、技术已经没有要求,攥着协议条款,出了问题就找温控器供货方算账,赔偿额通常大得足以让一个温控器企业破产。” …… 供需双方缺乏技术、应用等层面的深入交流,或许,制约温控器生产领域发展的关键问题正在与此。
温控开关,温控器,热保护器 |